2025出版印刷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于3月19日至21日在安徽合肥成功召开。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河北春风银星胶辊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艺卓显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办。
座谈会沿用往届传统,采用主题演讲、圆桌论坛、交流座谈的形式,邀请200余位来自出版机构、印刷企业、专业院校、科研机构、软硬件及耗材供服务应商等行业人士,搭建产业链对话与沟通平台,共同探讨出版印刷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此次会议成果丰硕,出版印刷生态链的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与会期间,各方代表高度评价了中印科院自主研发的C9印刷包装质量管控与评价体系。该体系为出版印刷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提升印刷质量、优化生产流程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代表们也基于自身企业需求,对C9的服务表达了更多期待,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建设性的需求,具体要点汇总如下:
评价体系研发:期待研究院尽早完成平张胶版纸和轮转胶版纸评价体系的研发,构建从封面到内文的全书质量管控与评价体系;适时启动报业印刷评价体系的调研和研发工作;循序渐进推进多机台认证工作,深度服务各出版单位图书印刷色彩一致性。
服务延伸:在做好印刷企业端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向出版机构延伸,提供全链路服务,涵盖出版社美编和设计人员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出版机构打样标准,实现从美编屏幕到数码打样再到印刷厂机台的全链路标准化 。
推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提升:以C9评价为抓手,推动油墨、版材等主要辅材质量标准化提升,为出版印刷高质量发展提升更强系统性支撑。
基于行业的普遍需求,C9需不断持续做深做实,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担负支撑国产软硬件设备及耗材厂商的产品标准化与技术水平提升的使命;以开放姿态开展与国际厂商合作,协力为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做积极贡献。
安徽省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一级调研员曹少刚出席会议。安徽出版集团纪委副书记,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徐根旺,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赵鹏飞分别为会议致辞。会议由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侯金香主持。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产业服务中心主任郭春涛分享了C9评价体系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截至2024年底,C9资质企业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30余家资质印刷企业/资质设备供应商,并通过科学的色彩管理方法,帮助印刷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实际问题。2024年,C9在多机台评价和人教社“教材封面色彩一致性”项目中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C9将深化服务,多措并举,进行胶版纸评价、书刊轮转LED-UV胶印、全链路评价体系及耗材评价等研发,并向报业、包装印刷领域拓展。C9秉持“开放、协同”理念,诚邀行业各方共建,助力中国印刷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工艺研究中心主任李志杰立足C9评价体系实践,系统梳理了印刷企业在胶印工艺全流程中的质量管控痛点,针对胶印过程评价、样张评价以及稳定性评价,深入剖析了印刷企业的主要失分环节,并梳理了各评价项的整体得分走向,明确指出在后续印刷生产中需重点留意的问题。同时,李志杰详细阐释了多机台C9技术指标要求,对各个色差项的实现方式进行了专业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高级主管杨凡带来了《产业协同,助力教材印制质量提升》的演讲。人教社与中印科院深度合作,C9凭借可复制的评测体系、本土化适配能力及技术持续迭代三大优势,助力人教社教材印制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提升。面对国家教材质量工作的新形势,人教社致力于推动产业协同,搭建全业务链的印制质量保障体系,与政府监管部门、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构筑过程+标准+结果的三维管理和评价模型,推动行业智数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用助研”,推动印刷技术“产学研用”协同发力,为新时代教材建设和管理保驾护航,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新标杆。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交付中心主任兼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总监丁健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高斯中国聚焦印刷行业痛点,通过垂直机组技术、水墨路技术等降低印刷人工成本、提升印刷质量。全伺服控制系统降低设备能耗、故障率。WISCOM-数字化工厂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建立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桥梁,助力印刷企业成为“超级工厂”。依托“自动化+数字化”双引擎,高斯中国正推动行业向智能、精密、高效方向发展。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戚帅从“+标准、+色彩、+数智、+文化、+绿色”5方面详解安徽新华生产全链路质量管控创新体系建设。戚帅表示,安徽新华构建了一套严于国家标准的自有标准体系、率先实施印刷信息化建设、引入行业领先的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全方位提升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在深度应用6年间,C9切实帮助安徽新华做到了数据驱动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满意度。未来,将投建超万平米的数字化车间,推进智能化建设,打造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全产业链服务的大型出版物智能印刷服务商。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助理杨宁基于C9评价体系,系统阐述了C9系在跨区域图书印制中对色彩一致性发挥的作用。针对传统印刷模式下跨区域、多批次生产导致的色彩差异问题,C9通过“追标准数据”替代“追样书颜色”的核心,构建了涵盖胶印过程评价、样张评价及稳定性评价的全流程管控体系。通过人教社“教材封面色彩一致性”项目的实践,验证了C9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差异,强调C9对推动行业高质量、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河北春风银星胶辊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成德做了题为《国产好胶辊助力印刷质量提升》的演讲。春风银星作为行业龙头,隶属春风实业集团,产品覆盖印刷、冶金等20余领域,服务全球1600+客户。公司拥有10项国家发明专利,主导制定12项行业标准,其印刷胶辊采用行业内先进生产工艺,实测主要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品牌,在高速印刷中墨色均匀性、抗变形能力良好,印品质量表现突出,公司将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聚力创新,力求为行业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国产好胶辊,担负起实现进口替代的国产品牌的领行者使命。
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孟庆方结合临沂新华在推行标准化工作的实践中,对C9评价标准体系以CMYK、RGB、三色叠印灰及纸张白度九大色彩管控模块,用时尚“DeepColor”为命题,从四个层面分析和阐述了C9评价标准体系管控的目的,就是以ISO12647.2等标准为支撑,确保”人机料法环”主要生产技术指标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屏幕软打样、数码打样、CTP输出、CIP3油墨预置色彩管控四条通道的闭环管控下,重点关注复制网点形状和网点转移色彩的三要素(HSB)的稳定性,用以保证C9评价色彩在ICC色域空间里靶向定位更加精准。这将是当下印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有效手段。
理想众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印制部主任孙凯做了题为《印刷装订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演讲,分享了理想众望印刷装订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方案以“标准管控 + 数字赋能 + 协同创新” 为核心。目标是达成全链路质量规范、质量追溯和风险可控。管控框架涵盖供应商分级管理、关键工艺参数实时监控、全流程追溯以及客户需求驱动的质量改进。支持体系包括数字化系统、人员能力提升和风险管理。实施路径分为诊断、设计、试点和推广四阶段。方案通过三位一体体系构建,助力企业实现质量管理升级,在行业中建立差异化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西安真原色图像科技有限公司、C9认证工程师谢雨林就印刷企业标准化建设这一主题,深入阐述了其专业观察与独到思考,从技术层面切入,全面且系统地对印刷企业标准化建设展开探讨。精准剖析印刷企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强调C9在推动印刷企业标准化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挖掘了企业对标准化建设重视不足的根源。并以不同标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案例,深入论证由于印前与印刷数据脱节问题对标准化应用成效产生的负面影响,揭示了出印刷企业逆向标准化建设所遭遇的困境。
在C9体系深度应用的过程中,推动标准落地的“硬核引擎”则是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圆桌论坛环节由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峰主持,邀请5位产业链伙伴分享创新成果。
分享企业分别是: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艺卓显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为内容概要:
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一直与中印科院就C9油墨评价体系的研发紧密沟通,并多次参加C9评价的相关培训,深入学习C9标准,正在探讨推出符合C9标准的多种油墨及功能性产品的可行性,努力为印刷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为行业的标准化贡献力量。
北京华夏视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华夏视科聚焦印刷和包装行业,提供视觉检测产品,并将研发颜色检测模块,实现数字化测量和闭环模式,利用AI技术提供质量检测数据和分析。
平湖英厚机械有限公司:平湖英厚提出标准化和数字化对印刷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分享了对人工智能赋能印刷行业的看法,为行业提供了印后装订领域全系列软硬件产,推出针对生产过程管控的Max系统,借助C9产生的数据实现过程、质量和效率数字化。
艺卓显像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艺卓经过多年技术沉淀推出专业看样系统,解决出版社、印厂和用户之间色彩一致性问题,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显示设备稳定等优势,打造出版社、印厂和用户沟通平台。
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科雷推出基于色彩管理标准化算法的数字墨斗,无需人工干预即可使印刷品达到标准要求,通过采集数据升级算法,精确控制下墨量,在多家企业安装并使用,得到客户认可。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赵鹏飞和郭春涛主持了此次座谈交流,各参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共同进行了讨论。
外研社郑志业:希望加快纸张、油墨、胶辊等物料的技术标准研发,将C9真正应用到质量体系的提升中,用自动化手段提升服务效率、缩短服务周期。
人民出版社李虹:希望获取C9认证企业名录,以便在重点项目中应用C9成果实现封面色彩统一化管理。
童趣出版社马兴旺:希望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帮助进一步完善颜色评价体系,使其更为全面。建议做单双色印刷的印刷企业在转型做彩色印刷时可以借助C9这一工具,迅速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当前市场对色彩管理更高的要求。
上海教育出版社杨周:建议C9对企业进行分级,便于出版社选用,并尽快公开已认证企业信息;希望C9保持推进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尤其是涉及到中小学教材印制工作。
人民邮电出版社焦志炜:希望中印科院也开展对出版社的深度服务,帮助出版社建立起从原稿设计到打样的相关标准。
人民卫生出版社王申:希望C9实现生产全流程的跟踪,比如环境温湿度、光源等标准;解决样张标准性及全链条覆盖问题;在C9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指导跟踪;全行业共同努力推进C9尽快落地。
中国统计出版社刘申奥:建议对印厂设备数量、折旧程度及技术人员能力水平进行量化,并对C9证书进行分级,方便选择供应商更有针对性;加大数码印刷企业在C9体系中的推进力度。
教育科学出版社李孟晓:希望以C9为契机,实现传统和数码印刷颜色一致性;希望中印科院对印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性、专业性培训。
安徽教育出版社陈善军:希望C9体系进一步推广覆盖到更多中小企业;解决数码样色彩一致性问题;平衡艺术家个性化服务与标准化生产的关系,实现艺术风格前置控制。
四川出版印刷公司曾奇志:期待轮转胶印评价体系尽快推出,希望今年秋季教材印刷前能完成。
广东南方报业郑伟彦:报纸印刷面临规范和质量一致性问题,希望关注行业机遇和标准化推进情况,愿意合作推广相关活动。
上海中华管军:希望将纸张等物料纳入评价范围,形成满足生产需求的评价标准。
浙江新华刘建军:希望C9服务链向上游延伸,覆盖设计人员和打样机构,使出版社的文件及打样稿更加标准和规范;建议中印科院帮助完善颜色评价标准,关注单双色印刷工厂向四色印刷转型中的色彩管理问题。
山东新华张书升:希望异地不同工厂之间实现色彩一致性,得到多机台C9的案例及相关学习路径,建议中印科院加强设备优化、人员培养等方面的系统培训。
北京汇林陈军:建议对原材料进行分级管理,解决因油墨等原材料变化导致的颜色差异问题。
天津裕同朱海伦:希望出版社推动相关标准化工作,对特种纸制定颜色标准;建议开发基于AI的智能化前期文件审查系统或软件;收集常见设计问题资源库,以中印科院的名义进行整理并推出相关课程。
南京爱德杨少明:建议收集C9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后提供给企业作为学习资料,帮助新人快速掌握相关技术,提高效率。
河南新华沈延伟:建议C9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印厂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不增加印厂额外成本的前提下考虑如何提升产品质量。
江西新华熊伟斌:江西印刷集团三家公司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希望解决此类企业如何实现多机台C9以及解决不同机台色彩一致性的问题,并得到相关的技术支持。
江苏凤凰陈文林:出版社给印厂的纸张普遍不够大,无法加测控条对色彩进行监测,希望出版机构重视这个问题。
座谈会上,还进行了国内首家“多机台C9评价资质企业”颁证仪式和《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书刊轮转LED-UV胶印评价体系协同研发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多机台C9对企业的色彩管理水平、设备状态、人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及不同机台的色彩一致性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024年12月,中印科院在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机台C9评价工作,平版胶印车间的6个机台均高标准通过,至此,安徽新华成为国内首家多机台C9评价资质企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赵鹏飞,为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峰颁发C9多机台资质企业证书。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三方正式签署《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书刊轮转LED-UV胶印评价体系协同研发合作备忘录》。
此次合作将依托中印科院在标准化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安徽新华的规模化生产实践及高斯中国的高端设备研发能力,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聚焦书刊轮转印刷领域关键技术突破,重点构建LED-UV胶印工艺的全流程评价体系。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童趣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安徽大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市场星报社、安徽画报社、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安徽少儿画王杂志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众望、后浪出版社、江淮杂志社、黄山书社、果麦文化、小多文化、四川出版印刷公司等近50家出版及教育机构;
河南新华、临沂新华、南京爱德、内蒙古爱信达、浙江新华、山东新华、江西新华、广东新华、河北新华二印、江苏凤凰、上海中华、云南人大机关印务、西安新华、江苏淮阴新华、甘肃日报印务中心、辽宁虎驰、陕西思维、北京瑞禾、河南骅贞、河南瑞之光、宁夏凤鸣彩印、河北鑫玉鸿程、南通韬奋、合肥杏花、合肥华丰、北京汇林、天津裕同、南通印刷总厂、兰州石化职大印刷、广西地质、廊坊团结、三河荣展、扬州鑫华等60余家C9资质企业;人民日报印务中心、广东南方报业传媒、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报业机构;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陕西省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职业院校和研究所;以及20余家设备厂商。
21日,参会人员前往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期间,在安徽新华公司领导的指引下,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企业现状与发展历程。参观了安徽新华厂史馆、印刷历史馆及各生产车间,尤其是多机台C9的印刷车间,一起见证了安徽新华在绿色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实践应用。
此次会议圆满落幕。未来,中印科院将充分发挥科研实力与行业资源优势,紧密贴合印刷业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精研细化C9印刷包装品质管控与评价体系,全力提升该体系的权威性与标准化水平,切实为行业提供更优质服务,深度助力印刷业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全面应用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