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物3D打印技术因其独特的能力在生物材料及细胞操控上的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能够精准创建复杂的生物结构,为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然而,生物3D打印产品(BPP)在实验室成果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严峻的设计个性化与生产规模扩展问题。因此,器官按需打印的愿景在现实中仍需面临诸多挑战。
2025年3月,清华大学将承办一场以生物3D打印为主题的高峰论坛,聚焦“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临床转化”的全链议程。此次峰会由清华大学的孙伟教授、林峰教授及熊卓教授担任联合主席,汇聚了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顶尖学府的专家,为生物制造领域的协同创新合作开拓了新视野。
生物3D打印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从组织工程到个性化医疗,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会议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专家们将探讨如何打破现有技术瓶颈,加速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通过这一机制,不仅为学术研究者提供了真实场景中的验证机会,也为生物3D打印制造商和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了预判技术拐点与市场变数的窗口。
此次峰会的一个亮点是将设立实验室生物3D技术展区,展示包括生物墨水制备、细胞精准沉积及组织工程构建等重点技术。与会者还将共同见证全球首发的挤出式梯度功能材3D打印机,这一设备结合了DIW打印技术与微流控技术,能够在打印过程中实时控制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极大提升了打印的灵活性与精度。
除此之外,大会还将介绍另一款全球首发的PA12-CF融合熔融近场直写3D打印机。这款机器通过熔融成型技术与静电直写相结合,实现了创新的高打印精度以及多材料兼容性,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医学和柔性电子领域的材料变革。
在推动器官打印技术进程的同时,生物3D打印的应用面向未来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尽管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如何克服伦理、法律和市场化等方面的障碍,确保技术真正造福人类健康,仍需多方力量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作为业界重要的交流平台,2025年TCT亚洲展不仅将汇聚各种生物3D打印领域的顶尖技术,还将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深度对接。参会者将在大会上获得前沿技术的直观了解,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也为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3月18日,上海即将上演一场生物3D打印技术的盛宴,让我们共同期待清华大学和其联盟高校的专家、学者带来的全新技术与洞见,共同见证生命科学的新辉煌。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