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印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包装印刷生产工艺,并针对VOCs排放提出了治理措施,以期为我国包装印刷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印前处理:主要包括设计、制作版材、晒版等工序。印前处理环节对印刷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印刷:印刷是包装印刷生产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胶印、凹印、凸印、丝印等工艺。不同印刷工艺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印后加工:主要包括覆膜、烫金、上光、模切等工序。印后加工可以提高包装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VOCs来源: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VOCs主要来源于油墨、稀释剂、胶粘剂等原辅材料。此外,印刷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量的VOCs。
VOCs成分: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VOCs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丙酮等有机溶剂。
VOCs排放途径:VOCs排放途径主要包括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是指在生产过程中,VOCs从设备、管道、容器等处逸散到环境中;有组织排放是指通过排气筒排放的VOCs。
源头替代:选用环保型油墨、稀释剂、胶粘剂等原辅材料,减少VOCs排放。如水性油墨、无溶剂胶粘剂等。
生产工艺改进:优化生产工艺,降低VOCs产生。例如,采用冷烫、无溶剂复合等工艺替代传统工艺。
捕集与回收:对VOCs产生环节进行密闭操作,采用活性炭吸附、沸石转轮吸附、冷凝等手段对VOCs进行捕集与回收。
处理与净化:对收集到的VOCs进行处理与净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常见处理技术包括燃烧法、生物法、光催化氧化法等。
监测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VOCs排放监测体系,加强生产现场管理,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包装印刷行业VOCs排放治理是关乎环境保护和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源头替代、生产工艺改进、捕集与回收、处理与净化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的VOCs排放,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共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